Feeds:
文章
留言

Archive for the ‘思覺失調’ Category

朋友A去寵物店買狗,被身旁朋友B鬧「做乜唔去領養,要買咁無公德心?」

卻原來,經過多年宣傳下,因為貪得意買狗而之後棄養的情況已減少,現時待領養的狗,很多時是本身有少少問題(例如脾氣較暴燥),主人被迫放棄飼養。由於僧多粥少的關係,現時領養機構(不論是SPCA或另一些非謀利機構)對申領人的審查十分嚴格,除了申領人的各項私人資料(包括收入、有沒有子女等等),亦需面試三四次,甚至進行家訪,以確保申領人的家庭環境適合領養… 總之是過五關斬六將,比見工還難。

朋友A也曾試過申請領養,雖然有足夠條件,但卻被排在前面有更佳條件的申領人截了糊,所以才去寵物店看看… 幸好到最後朋友A終能領養到另一隻有緣狗狗,皆大歡喜。

Read Full Post »

小時候學校鼓勵"求學不是求分數,名次不要緊,最緊要大家一齊進步"

人大了看新聞,香港在世界排名如何,與新加坡這個對手在怎樣競爭…

但,新加坡人/台灣人/日本人賺多一萬賺少一萬,對我每天的生活沒太大影響

相反,我公司同區的上班一族人工比我多一萬,就代表附餐廳的價錢會貴了;我每天只能吃得差一點

我心儀區域的潛在買家每月比我賺多一萬的話,代表我想買的單位很可能會爭不到;當十個人都在爭一個單位,大家都願意/能夠出價一百萬的時候,誰能在上面加多一百蚊,哪個便是最後的買家.

被熊追時,我不需要跑得快過隻熊,我只需跑得快過身旁旁的人兄便夠…

********

昨晚看了李澤楷2018年於大學問的對談,我的理解是,富人也不喜歡世界變得太過貧富懸殊,但他們也沒有辦法改變整個大環境;在對談裡,他問,過去廿卅年,英美經濟比日德强,但日德社會明顯較為和諧… 如果有選擇,我們想走的會是哪條路?

Read Full Post »

讀到June Summer有關是否應該捐款給路邊乞兒的文章

回想自己數年前也曾有這樣的疑惑;後來與網友討論過有關的題目,也看多了點書,自己算是找到一個答案。

其中最深印象是畢菲特兒子的著作40 chances;書中舉了兩個現實例子:

1. 非洲某小村落被武裝游擊隊佔領,進村的唯一路徑是一條窄山路。當地人道組織知道村內缺糧情況已很嚴重,但運糧食進去時,遊擊隊會扣起八成,變相壯大緊游擊隊;如果不運糧食進去,則村民必定餓死。

2. 非洲瘧疾嚴重,而本地工廠因為只用人手生產蚊帳,供應不多而且價格徧貴;有組織因此大量捐助了很大批的蚊帳直接免費派給當地人。初時的確改善了瘧疾的情況;但當過了數年,當地人因為蚊帳開始爛而需要買新蚊帳時,卻發現無處可買–原有的本地蚊帳生產商,已因為幾年前被免費派的蚊帳影響而結業;幾年前捐助蚊帳的機構,亦已轉了去捐助其他項目。當地情況變得較幾年前更差…

在第一個情況,如果因為考慮多一層而決定不運糧食入村,就會俾人鬧「仆街,見死不救」,然而,他卻可能是阻止了武裝游擊隊壯大並去侵略其他村落的「好人」。

在第二個情況,一次過捐助蚊帳的慈善家會被稱道為「好人」,但對於在幾年後買不到蚊帳的村民來說,他可能是一個「仆街」?!

「好人」「仆街」真的那麼容易分?

Read Full Post »

上年6月前,以為有樓有車,有得去歐美日本才算幸福;

現在,只覺能出街食飯睇戲去沙灘,甚至有得返工,已是好幸福。

#豬欄效應

#比起黎巴嫩,已經很感欣

Read Full Post »

早幾日响屋企睇無線新聞,講香港器官捐贈嚴重不足,腎病病人平均排四年幾先換到腎…

如果能放開「道德」的𣕧鎖:

1. 用default selection,將沒有簽「不捐贈器官意願書」的人,default當成同意捐贈器官;或

2. 與每位同意捐贈器官的人簽訂合同,發放一筆過的金錢補償。

從實用主義角度,這樣是實實在在的能幫助到很多病人(及他們的家人)。

當我們經常高舉「道德」的光環,卻令現實的生活過得更糟…

Read Full Post »

如果有有位肌肉男能舉起二百磅的啞鈴,旁邊有位瘦削型男士(imagine腦細咁既樣…)話舉唔起,我相信無乜人會怪佢。

但如果有兩個人,同樣夜晚11點瞓,一個就朝早6:30起身去做嘢,另一個就要瞓到8點先起到身… 後者就有機會俾人話,無毅力/意志力薄弱。

但意志力不也是由一組「肌肉」所控制的嗎?只是它深藏腦內,不容易見得到。

做判斷,如果只倚賴表面上看得到的表徵,內裡看不到的,往往會忽略… 如何減少徧見,找出深層事實

Read Full Post »

標題沒有寫錯。

記得2000年科網爆煲,電盈由高峰跌9成,於是覺得,新貴大藍籌信唔過。

2003年歐亞農業爆煲,於是覺得國內民企信唔過。

2008年5號仔由紅底跌到33,於是覺得傳統統大藍籌信唔過。

同年中信泰富炒滙勁蝕,於是覺得紅籌信唔過。

如此類推,每次某一「類型」的股票出事,便為了避免「中伏」而不再投資該類股票,結果甚麼也投資不了。

為了完全避免風險,唯一的辦法便是不去承擔任何風險。

然而這不就是另一種「中伏」嗎?

Read Full Post »

不少人提過「升維思考、降維打擊」這個道理。

簡而言之就是站高一個層次看問題,從而尋找解決辦法。

例如,螞蟻遇到前路受阻,因為只是活在二維世界,所以找不到出路;只有從三維來看,才能發現向上走就能找到出口。

放到投資上,大部分人的思維都是二元的–股票,只有升或跌。

加一些維度去思考--

時間,短時間升,長時間升,短時間下跌,長時間下跌,買賣的策略已經不同

策略,可以是注碼控制(e.g.分注,大小注,長短棍),可以是衍生工具(期權long short)

再升一個層次,買賣VIX,或期權long short straddle,是預測股市波幅,向上向下變得不是重點。

更强的,當然是自己去「做deal」。

「估中估錯不重要,賺不賺到錢才是重點」–如何在升市/跌市/高波動/低波動的時候都能賺到錢才是重點–「公我嬴,字你輸」。

上google能找到答案,雜音太多;哪些是真?哪些是假?重點是接受別人想法,不是去辯駁,而是吸收別人的養分;上網睇書是一種,但有機會見面傾談交流互動,往往能得益更多。期望有一天世界氣氛回復寬容,能擴大圈子,認識多些新朋友。

Read Full Post »

士多

小時候街邊總有一間士多。

士多老闆有惡既有好人既,當時作為小朋友,去買汽水然後個老闆俾多個蓋掩我抽獎,已經覺得好開心。

然後,經歷超市的來臨,取代士多生意。

曾有一段時間,超市賣既罐裝可樂,係平過士多既來貨價;於是,連士多老闆都去超市排隊入貨。超市用大量入貨造成既議價能力,加上超長找數期,士多老闆根本無辦法應對。

再加上,所有新區發展,政府係寧願用一間超市去代替民生小店(因為易管理)。大趨勢係小店越來越少。

咁永遠有小眾會支持小店,但數量係關鍵;結果,士多消失,超市價錢貴返晒。

咁當時有無人睇到呢樣嘢?

我相信有,但就算睇到,都無力改變;畢竟大眾會以價錢先行–最初超市大減價時,好少人會諗到長遠既將來,而同自己既荷包作對。

然而,就算而家再有新既士多開返,都一定係另一種經營模式了。

點解會懷舊,係因為無論你喜歡與否,有啲嘢係已經改變;再想「回到舊時」,只會換來別人一句:「舊屎?沖左落海啦!」

Read Full Post »

絮絮念(6)–業

止凡談到「」。

想起前天與阿媽的對話。

話說多年前阿媽在某大機構做茶姐;遇到經濟衰退,阿媽接了大信封,補了一個月叫佢即走。

碰巧隔離team需要一個臨時茶姐,於是team head叫阿媽幫佢捱義氣,頂一個月。

我阿媽心諗,有得做多一個月,收多一個月人工梗係好,咁就繼續幫手。

一個月後出糧,我阿媽見戶口都只係出得一個月,覺得唔妥,於是走去會計部問;個會計答,而家咪係俾左一個月通知話炒,所以唔需要再補多一個月。

我阿媽當然即刻慶過火屎,閙個會計無人性…

雖然搞左一大輪之後,阿媽最終係攞得返嗰一個月人工,但佢一直記呢住件事,記到而家(都好多年了)。

我不是當時人,不知當時是否個team head漏左通知個會計,定係有啲咩誤會;但好多時就算每個人根據自己既理解而「盡責地」去完成自己既Duty,已經會做成好多矛盾(Technically speaking,個會計其實無做錯;甚至以公司角度出發,佢係維護左公司既利益,係一個盡責既「好員工」)…

所以我唔太認同「遇到不平事就要鬧爆佢」既做法--永遠只識提出指責/問題,而不能提出實際的*解決方法,我覺得只係creating negative Karma。

當然,追求和諧在這個世代已變成貶義詞;唯有盡力做得幾多得幾多。

*「實際的」--很多人在提問題時會有建議,可惜這些建議往往不理會現實的條件限制,過於理想化,實際解決不了問題。

Read Full Post »

Older Posts »